即将到来的中国农历虎年,北京文贸怎么干?

记者近日从北京国际文化贸易促进会组织召开的专业委员会新年座谈会上获悉,2022年,北京国际文化贸易促进会将开展两项重点工作:一是努力打破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瓶颈。依托中外投融资机构和贸易渠道,切实解决国内文化企事业单位融资难、变现难等问题。二是引导中外资源服务基层文化建设。拟与北京市各区县政府及企业合作,共同建设文化贸易投资产业基地,帮助地方文化项目投融资,协助培育文化品牌,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此次座谈会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搭建国际文化产业投融资贸易平台,促进文化艺术转化为生产力”为目标,以“加强专业委员会组织建设,赋能企业提质增效”为抓手。

座谈会上,北京国际文化贸易促进会会长高星介绍了国内外经济形势、文化产业面临的良好机遇与严峻挑战,以及文贸会在促进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强国伟大复兴工程中的使命和责任担当。

“要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借助国际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文化故事,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充分利用文化投资和文化贸易双引擎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高星如是说。

随后,北京国际文化贸易促进会副会长蔡迎春介绍了国家中医药文化政策、产业现状、国际化发展以及中医药在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实践中的效用。在蔡迎春看来,中医药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医崇尚上医治“未病”,中医是预防医学,国家对中医药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扶持,为中医药走向世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文贸会应积极发挥海外资源优势,扩大对外合作提升中国中医的国际话语权,推广中国中医药国际评定标准,为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做好桥梁和促进工作。

“文贸会应尽快成立产业促进部,将推动产业融合、促进项目落地纳入文贸会的日常工作。未来不但要横向整合资源还要纵向深耕产业,更好地引领和服务国内文化企业的贸易投资。”北京国际文化贸易促进会崔晨从“文化+旅游+体育+大健康”融合创新角度介绍了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情况。

北京国际文化贸易促进会秘书长宋春峰则提出,文化贸易应赋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形成由文化单位组织生产创作,经贸商务机构负责市场宣传、策划营销的现代化、国际化、科学化的文化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打造完善文化产业链闭环。(本报记者 孟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