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宁波市的鄞州区,不仅有山水林湖田的丰富资源禀赋,还有拥江揽湖滨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同时更有经济实力雄厚的发展基础,底子好、起点高,鄞州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更让人寄予厚望。

在鄞州区,我们见证了城与乡从“物理叠加”走向了“化学融合”,城市与乡村相融共生,相映增辉,共同绘制出全域共美逐富的壮阔图景。在乡村振兴这张战略蓝图上,鄞州不负时代所托,正以“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为主抓手,全领域、全空间、全方位助推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农业农村“强、美、富”,大力推进鄞州高质量发展领跑领先。

起笔,是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宏图伟志;落笔,是从面子到里子、从形态到实质、从见物到见人的递进跃升。阡陌纵横之间,是一个个灿若星辰的美丽乡村,连缀铺展出“产业美、生态美、人文美、法治美、生活美”的“五美乡村”新画卷,串联勾画出鄞州全域大花园新格局,澎湃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优势叠加凝聚全域共建向心力

村庄是农村环境面貌的最核心单元,决定了区域乡村环境的整体成败。而持续引领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是一个全系统思维下的全线作战、持之以恒,考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贯彻程度以及乡村全域治理体系的扎实与否。

在鄞州,跳出乡村发展乡村,以城乡联建为思路,统筹城乡规划布局,彰显现代化都市的大美之境。面上,按照“全域规划、全域整治、全域建设”的理念,鄞州制订《鄞州区美丽乡村创建战略规划》和《鄞州区乡村整治提升与产业发展三年规划(2019-2021)》,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十条风景线、百个重点村、千里游步道、万亩特色产业园),着力构建村在线上、园在线边、产村结合、农旅文体融合发展的美丽乡村新格局。点上,从鄞州各村资源禀赋的实际出发,发挥驻村规划师、设计师作用,画好村庄个性特色图,统筹兼顾生态保护、文化遗存、历史传承,切实解决规划上难落地等问题,力求千村千面、百村百姿。差异化推进全区村庄改建,鄞州分别打造了以“石头”为特色的勤勇村、以“清廉”为主题的走马塘村等,成功创建全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建成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个。目前,鄞州累计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5个、市美丽乡村示范镇4个、市美丽乡村风景线3条、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90个、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30个、省特色精品村16个、市美丽乡村示范村21个。

与此同时,鄞州串珠成链,继续深化全链条精品线打造。按照有颜值、有智慧、有项目、有内涵、有情怀“五有”目标,以太白蓝湾山海振兴线、时尚滨江休闲线、东钱湖幸福水岸风景线、湖光山色“绿水青山”实践线等10条精品线路为重点,串珠成链、综合集成,把精品线打造成风景示范线、特色精品轴、发展黄金带和共同富裕路。

借助城乡联建的一盘棋统筹,鄞州进一步强化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城中村改造、未来小城市集成开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系统治理、精品线路打造等多规融合发展,打好小城镇和农村环境整治组合拳,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百日行动”推行垃圾分类处置片区化管理,建立美丽宜居村项目会审制度和竞争制度,制订出台鄞州“乡村德治20条”。

值得一提的是,在数字乡村建设的东风里,鄞州区被列为第二批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以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赋能,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在有着“全球500佳国际环境保护村”之称的上李家村,目前正依托数字乡村平台开发出数字党建、数字治理、数字安防、数字养老等多个应用场景,精细勾勒“掌上智村”新图腾,将物联网设备告警控制等接入“掌上智村”平台,真正将“治理舱”“服务机”握在百姓手中,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向数字化转型,构建高效、智慧的乡村治理新格局。越来越多的数字应用场景,让更多人尝到数字乡村的“新甜头”。

从城市到小城镇,再到美丽乡村,鄞州着力重塑城乡关系,在全域铺展开一幅风光迤逦的长幅画卷,描绘着鄞州农民对于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实践,将乡村发展和城市发展紧密相连,实现以城促乡、以工带农、城乡双赢的战略目标。

艺术点睛培育乡村独有审美力

艺术点亮乡村。振兴乡村既需要高雅艺术理念,也需要特色乡土元素,弥合其间的是专家指导与基层群众参与的“双向融合”。

今年以来,鄞州加快艺术赋能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招引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美院等专家团队,选择城杨村等3个村进行试点,让乡村原生态的美丽由内而外迸发出来,寻找到了更接地气、更适宜的表达方式。

徜徉在依山傍水的城杨村,随处可见“匠心”与“巧思”。在改造过程中,城杨村利用村内外的毛竹林、河卵石、废弃木头等资源,打造了众多形态各异、具有乡土气息的特色小品,一个竹筒涂上油漆、挂在树上,就成了风铃;一个卫生死角,清除垃圾,通过破缸、瓦瓮拼凑就成了“福禄泉”;还有用毛竹编制的巨型“农夫的草帽”、嵌在河道边上的紫色酒壶……并且,如果你再细心一点,还会发现每一个节点旁都挂着一张“出生证明”——简朴的木牌子上面标注着打造该节点的人员构成,其中的“艺工队”就是本地的能工巧匠,一个个普通的村民。

在一棵百年古树之下一连排的暗红色木头房子里,乡建艺术家杨纪岳正在台灯下精心雕刻着木质小亭子。村子里的大部分木质装饰品,均出自他的巧思和巧手。同时,他还是村子“爷爷的老物件”——非遗一条街的常驻老师,定期会给前来参与研学的学生上课、讲解木工技艺。

“像老先生这样的能工巧匠,城杨村还有很多。在艺术振兴乡村的道路上,我们鄞州更注重探索以专业团队为引擎、本地群众为主体、镇村后勤为保障的工作模式,由专家整体把关村庄规划和风格设计,同时充分挖掘本土能工巧匠,创新点位设计、小品打造、故事融入。”鄞州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解释道。据悉,此次城杨村新一轮的改造升级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专家团队驻点指导,共组织6支近140人艺工队,设计打造节点60个。

“艺术+美丽乡村”的叠加势能,还有更多发展空间。譬如,鄞州区重点打造的10条精品线之一“清奇嵩江·蓝色海湾”线,则依托梅溪水库、蓝色海湾等自然资源,串联起沙孟海、沙耆、马友友等艺术名家故居,成功创建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据悉,今年上半年所涉及乡镇的游客量相较去年同比增长15%。

要有绿水青山,更要有诗和远方。眼下,鄞州正以艺术振兴乡村“小切口”推动共同富裕“大场景”,让乡村的底蕴更加隽永、悠长。

产业振兴

多维拓宽富民生产力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产业是富民之本、致富之源。鄞州区始终把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村产业基础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突出位置,以兴业富民为目标,大力实施“两进两回”、“飞地”抱团、“五金富民”等办法,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去年,鄞州区184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和经营性总收入分别超100万元和30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94元,位居全市首位,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73。今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比值更是缩小到1.68。

在湾底村,其党支部响亮地提出:“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共同富裕的曙光一点点照进了现实。跟随湾底村党委书记的步伐,我们移步换景,看到了一个微缩版的小城镇,花木掩映,清澈的小河边,一排排别墅错落有致,犹如置身城市的花园……

据介绍,湾底村坚持农商旅联动发展,以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的桑果种植基地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农旅一体、产村融合发展之路,先后投资1.2亿元建起了花卉基地,逐步打造出植物园、天宫城堡、非遗博物馆等一系列“近郊型”休闲项目,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农林观光、科普教育、乡村体验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都市花园”,实现了村集体净资产11亿元、集体年可用资金326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7万元、年人均分红1.5万元。

乡村因美而富、因美而兴的序曲在鄞州区次第奏响,裹挟着乡野的缱绻与创业激情。无独有偶,咸祥镇原有近百亩废弃的盐碱地,在镇村两级联合播种花海后,吸引众多游客游玩观光,极大带动了周边民宿经济、餐饮经济等,并成功招引总投资700万元的航空飞行营地项目,为村级集体经济带来了源头活水。

有了好风景,自然不愁“好钱景”。做好美丽经济的文章,鄞州大力发展体验经济、户外经济、民宿经济、休闲经济,推动乡村从主要“卖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转变,因地制宜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其中乐活天宫和康养勤勇两个城郊十园项目已累计投入1.68亿元。同时,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田园综合体、民宿经济等农旅融合发展建设,推进“横溪八十湾农庄”“下应湾底天宫庄园”“姜山港城农业示范园”等一批农业生产、观光旅游相融合的休闲农业基地成为网红打卡地。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鄞州在精雕细琢、挖掘村庄特色,实现错位发展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多村联创、抱团发展”,全力发展乡村全域旅游,以此破解美丽乡村单一化、分散化难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