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年来,惠城区大力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343.1公里。各乡镇已通双车道三级以上公路,142个行政村和1232个村民小组已通四级以上路面硬化路,100人以上自然村和20户以上村民聚居地全部通路面硬化路,142个建制村已100%通客运,基本形成了以县道为骨架、乡村道为支撑、乡村全面覆盖的农村公路网,打通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景观路致富路带动乡村振兴

驾车从惠城区横沥镇沿着新修的县道203线,进入黄沙洞村,双向两车道坦整洁,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一路相随,犹如在画中穿行。黄沙洞村以温泉闻名,县道203线新修后,带来的是道路两旁林立的温泉民宿和农家乐。

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不仅是横沥镇黄沙洞村,在位于水口街道的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春季花海飘香,秋季稻浪翻滚,依托“四好农村路”和产业园发展规划,这里的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已建立起“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休闲农业+研学旅游”等完整的产业链条,不仅吸引了周边深圳、广州的观光客,而且促进了产业园的发展。

再看三栋镇鹿颈村,这里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邓演达先生的故乡。演达故里汇集红色传承,这里的道路修好后,邓演达纪念园区游客吸纳量达到2.5万人/年次。

正是一条条纵横交错、舒坦开阔的村道、乡道、县道,成为串起惠城山水间一个个美丽景点的链条。一条条畅通无阻的“四好农村路”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是当地的连心路、景观路、致富路。

加强组织领导多规融合发展

要致富,先修路;一路通,百业兴。年来,针对辖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短板问题,惠城区委、区政府结合实际,编制了《惠城区农村公路发展规划》(2021—2035)、《惠城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规划》,出台了《惠城区全面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等方案措施,成立了由区长为组长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全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统筹组织领导工作。

党政领导,人大推动。惠城区根据市人大代表依据省委办公厅与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联名提出《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议案》,印发了《惠城区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更快、更好地推进了“四好农村路”发展。

通过数据对接,惠城还将多个交通规划充分融入《惠城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研究》,把农村公路规划成果融合到国土空间规划当中,为未来惠城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留出了空间、谋划了蓝图。同时,惠城区以路为带,将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重点示范片区建设融入到2021年惠城区乡村风貌精品提升一期工程范畴,同步设计、同步推进、同步实施,推动农村公路沿线与乡村风貌带、精品旅游线路、美丽廊道建设融合,让农村公路更好服务群众美好出行,更好支撑乡村振兴。

财政资金保障多种资金投入

建桥修路,资金是保障。为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惠城区结合经济发展实际逐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年来,惠城区保障投入“四好农村路”建设资金约4.81亿元。建立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补助增长机制,2016—2018年,每年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区补助700元/公里;2018—2020年,增长为每年1200元/公里;为顺利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6年以来,惠城区投入建设资金约16.18亿元,其中直接投入财政资金约13.38亿元、债券约2亿元、社会资金约0.8亿元。随着金融活水的注入,惠城区的农村公路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农村交通条件越来越优越,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此外,惠城区通过人大议案推动,逐年提高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的投入。自费改税后,农村公路补助从1100元/公里,提高到2400元/公里。

建可视化台科技赋能管理

为了真正落实“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要求,惠城区搭建农村公路智慧化管理台,打造安畅通和谐的路域环境。

年来,惠城区建设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和科技“治超”台,通过搭建智能交通的可视化台,实现了惠城区交通工程、道路运输、公共交通的可视化监管。自2021年4月启用源头治超监管台以来,惠城区29家重点货运源头企业100%安装设备、数据信息100%接入台,实现了对货运车辆货物装载、过磅、出场等全过程自动化监管。惠城区建立健全“区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机制,公路技术状况逐年上升,农村公路养护水明显提升,农村公路列养率持续达到100%。

路通百业兴,道顺民心畅。“十三五”期间,惠城区完成了约400公里村道硬底化建设,291公里的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座危桥改造工程,通行政村公路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工程113公里,通20户村民聚居地村道硬化建设11公里,新建15.85公里的芦泰大桥(含引道)、7.61公里的生态园进场路,完成“畅返不畅”路面修复工程79公里,2020年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任务砂土路38.74公里。

相关

惠城探索客邮融合发展,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

让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

在惠城区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的同时,农村客运线路班次少,群众候车时间长,客运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较差等瓶颈难题也一直困扰着交通部门。

开展党史学教育以来,惠州市交通运输局惠城区分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以资源共享、客邮兼顾、融合发展为原则,推动农村客邮共享站场、运力资源,建设运输服务网络,打造农村客运与快递物流融合发展,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发展新模式,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让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

攻坚克难全面开行农村客运

疫情冲击,去年年中,覆盖惠城区横沥片区(横沥、芦洲)的惠阳客运线路陆续停运,群众出行受到较大影响。

“我们收到相关情况后主动作为,积极解决群众出行问题。”惠州市交通运输局惠城区分局运管业务分管负责人游旭东说。农村客运线路都是“冷线”,企业开行的意愿并不高。

经过交通部门多次深入调研和积极协调沟通,惠城区客运企业惠州市汽运集团城郊客运分公司开通了3条客运线路,分别为:横沥车站经省道S259至芦洲芦岚、横沥车站经县道X203至芦洲芦岚、横沥车站经省道S120至横沥畲洞,共投入3辆中型以上运力,实现惠城区100%行政村通客运车辆的相关工作。

“横沥片区公共客运服务能力仍然较弱,虽然有公交线路到达横沥,但仅到达横路圩镇,且运力保障也较弱。”游旭东分析,客观原因是农村客运线路班次少,群众候车时间长,农村客运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较差,不能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这也是制约惠城区农村客运发展的瓶颈问题。

大胆创新打开运输服务新局面

自开展党史学教育以来,惠州市交通运输局惠城区分局多次现场调研、走访企业,专门制定工作方案,优化农村客运服务水。特别是积极鼓励客运企业车头向下,对个别地处偏僻、客源稀少、经济效益差的镇村开通客运线路,进一步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的广度、深度,使农民群众能坐上方便车、经济车、安全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例如我们设计发展以小型车辆为运营车型的农村客运,来适应农村道路特点。又如增加车辆运营的灵活,利用农村客运发展农村物流,全力打造‘镇通村’与农村物流同步发展,增加客运企业收入,确保农村客运线路开得起、留得住,全面解决了农村群众的客运、物流出行问题,缩小公共交通服务差距。”游旭东说。

目前,惠州市金通公交已正式向交通部门提出申请,首批投入10辆纯电动9座小型客运车辆,开通8条农村客运线路,分别为:芦洲镇至军田村、芦洲镇至龙颈村、芦洲镇至大兴村、横沥镇至欧陂村、横沥镇至矮陂村、横沥镇至黄沙洞村、芦洲镇于横沥镇之间村镇接驳、芦村村至横沥镇,设置了67个候车站点,服务横沥片区59个行政村,保障人群7万余人。上述线路已于今年6月28日正式运营,农村客运车辆统一车型、统一农村客运标志标识、统一从业人员着装,车辆乘坐舒适,还配备安装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岭南通刷卡设备、微信扫码等,实行公交票价,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成为农村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多措并举全力提升农村客运水

日,在农村客运线路准时并已联通了横沥片区,可大大降低物流快递运输成本的基础上,惠州市交通运输局惠城区分局与惠州市邮政管理局就横沥片区农村物流与农村客运发展工作进行多次商讨,还召集惠城区申通、圆通、中通、韵达、顺丰及客运企业金通开展以农村物流与农村客运共同发展为主题的座谈会。

同时,惠州市交通运输局惠城区分局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体系建设,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对乡镇客运站点进行改造,增设邮件快件作业区、电商服务区、货物堆存中转区,拓展邮件快件的中转分拣及收投、电商产品展示及代销代购、农村居民缴费购票等服务,提高乡镇客运站综合利用效率,切实推动农村客运由“开得通、留得住”向“留得住、通得好”转变。(南方日报记者卢慧 通讯员周文媚吴文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