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黄埔区新龙镇迳头村与大坦村交界处,两个锃亮的巨型“轮胎”拔地而起,一立一卧“依偎”于山间,这就是全国首个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装置。

“一次在黄埔冒雨考察选址的时候,我们看到一起陪同的领导们雨靴上满是泥土,就被这里的作风深深吸引。”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黄埔材料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王杰谈到,科研团队切实感受到黄埔真心服务科技、服务人才的氛围。

被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人才氛围所吸引的不止王杰一人。2021年,全区新增合作院士17名,院士工作站4个,高层次人才116名。目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集聚106名院士、1204名高层次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占全市七成、创业团队占全市六成、创新领军人才占全市一半。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一直坚持党管人才,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胸怀“国之大者”,把“广聚天下英才”作为光荣使命和最大担当,形成“人人抓人才工作,处处提升人才生态”的主动格局,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引擎。

平台聚才

“三台”支点构筑四强通道

2019年底,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毅然来到广州高新区。他带领的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下称“广纳院”)在这里落地。广纳院是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广州高新区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定位于国际一流的纳米科技转化基地。

“在黄埔,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越来越多高层次人才在这里汇聚。黄埔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一片离成功最近的热土。”赵宇亮表示。

像广纳院这样的“人才习武平台”,黄埔还有很多。做强创新链,该区集聚了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6家,占全市42%;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8家,占全省2/3;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超2100家、高端研发机构10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万多家,总量居全国经开区第1;院士工作站21家、博士后设站单位96家,科技创新连续4年位居全国经开区第1。

扎根黄埔18年的广东华南疫苗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彭涛,被黄埔区的“人才磁场”吸引长驻。“区内现已形成规模可观的产业群。”他坦言,“黄埔较早布局了‘慢热’属性的生物医药产业。若没有长期的决心和积累,我们短时间很难做出成绩。”

攻关进程中,彭涛的企业需要中试环节的产线支持。碰巧,区内另一家生物医药企业有多余的产线。通过租用外部产线,彭涛团队在疫苗研制过程中取得了突破。“产业链的加持,让研发工作得以就近取材。”彭涛提到。

做大产业群,黄埔搭建出人才的用武舞台。该区大力实施“万亿制造”“万亿国资”“万亿固投”“万亿商品”计划,打造通用型和专用型相协同、“四区四中心”全联动的“科技+产业”体系,夯实了各类人才“产业报国、实业兴国”的产业基础。

除了搭建习武平台、用武舞台外,黄埔区还通过做优创业园,搭建人才演武擂台。该区加速建设全市首个“粤港澳大湾区海归之家”;成立全省首批、全市首家省级博士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黄埔区依托培育世界级创新创业创造平台,打通从人才强到科技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形成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

政策引才

真金白银扩充“人才雁阵”

“我们想通过黄埔区的政策和我们自身的努力,研发出符合当代需求的产品,同时能够回馈社会。”高新兴机器人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兼研发总监刘彪说。

2017年,怀揣着机器人的梦想,刘彪带着一家人从安徽来到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次年,刘彪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一个月后成功落户黄埔。高层次人才还可获得子女就近入学,以及配偶的工作照顾。刘彪的妻子姜魏巍跟随丈夫来到黄埔,也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如今,两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四年多,还有了两个可爱的宝宝。“我觉得现在是最幸福的时候。”姜魏巍笑着说。

为“筑巢引凤,集聚英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积极对标国际一流城市,升级“个人+项目+企业”的“金镶玉”组合扶持体系,围绕激发人才活力,构建“高端领军+中层骨干+基层工人”各层次、“科技+金融+教卫+知识产权”各领域的人才政策体系,以真金白银扩充“人才雁阵”。

去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发布重磅政策——《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聚集人才若干措施(试行)》,对院士在本区新设立全国唯一的院士工作站,经认定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领先全国。

来自德国的广州开发区全球招商总监贺励平坦言,有不少中国的朋友计划在欧洲投资项目,向他打听当地的情况,“他们问我(当地)有没有一些(政府)扶持政策,一般是没有的。所以‘国际人才自由港10条’中的伯乐奖、人才工作站等条款对外国公司来黄埔投资是很有吸引力的。”

去年,该区还修订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政策,将无偿资助方式优化为股权直投支持,最高支持达2000万元,支持力度位居全国前列。

作为广州“一产一策”唯一试点,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还推出首个集成电路产业紧缺人才专项支持政策,首批评选支持46名紧缺人才,打造产业新高地。全年兑现各类人才政策资金5.88亿元。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还构建了“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破四唯”评价使用体系。实行“直接认定+专家评审+机构举荐+企业推荐”组合遴选方式,全省首创用人单位、风投机构、科研平台“3主体推荐制”,全年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评审出2批高层次人才116人。

生态安才

“微笑曲线”服务“最强大脑”

去年12月底,在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的舞台上,两家黄埔企业从全国33289家企业中脱颖而出,斩获国家级奖项:广州喜鹊医药有限公司致力于临床阶段的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光为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的多款光芯片已经量产并实现了国产替代。

集众智可定良策,合众力必兴伟业。在全区大力支持下,黄埔区参赛企业“底气”十足。得益于黄埔区提供的公益性服务,该区企业在参赛前经历了路演演练、商业计划书打磨、专家导师一对一辅导等前期铺垫,从而梳理疑难重点,清晰参赛思路。

多措并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已成为黄埔区引才的“金字招牌”。当前,该区出台“黄埔smile”168条营商改革举措,打造全国首个人才“零跑动”服务中心,颁发全市首张“跨境通”营业执照,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建设等等。

长期以来,人才服务往往依靠机关、事业单位执行,但“人”的服务链条繁多、业务分散,涉及衣、食、住、行、产、教、学、研等多元范畴。为此,黄埔区悉心构建“上管老、中顾青、下管小”的微笑曲线,以“最优生态”引流“最强大脑”。

例如,该区在全国首创且重点打造了“黄埔人才家”安居品牌。

一方面,该区在高层次人才集中居住的高端人才公寓(香雪国际公寓)内打造人才养老公寓,父母与子女只有“一碗汤”的距离,同时将人才父母、岳父母纳入人才住房保障体系,享受为期最长5年120平方米50%的住房租金补贴。

另一方面,黄埔区创新国企办园模式,人才集团目前开办了幼儿园11所,共提供近4500个学位,重点保障包括高层次人才企业在内的民营和中小企业人才子女的入园入托需求,并积极引进国际化高端教育,满足区内国际人才子女的教育需求。

“除了政策奖励、资金补助、研发投入等硬支持外,黄埔区还帮助我们处理对外公共事务、关心父母子女、链接市场资源等,为我们铺平了发展之路,解除了后顾之忧。”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周振说。

2022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人才工作将再接再厉,重点从五个方向系统开展。

打造重点突出、“四横四纵”的人才支点

强化重点区域的人才集聚,有力撑起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引擎,带动全区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围绕“四区四中心”建设,打造“四横”支点。聚焦四支人才队伍建设,筑牢“四纵”支点。

打造活力迸发、才智涌流的人才舞台

充分发挥科研资源丰富、产业实力雄厚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为人才提供干事创新创业舞台,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才链。该区将以创新链激活人才链、以产业链延伸人才链、以政策链推动人才链。

打造百花齐放、万雁齐飞的人才新格局

实施高层次人才“倍增计划”,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打造“埔才雁阵”,加速汇聚战略科技力量。该区将实施“头雁”尖端工程、“强雁”领军工程、“雏雁”青年工程、“蓝雁”技工工程。

打造全球视野、开放创新的国际人才自由港

高标准打造中新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强化顶层设计,发布人才发展规划。该区将实施高水平人才开放模式,实施高标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高规格体制机制改革,将知识城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人才高地示范区。

打造兴才助才、创新创业的一流发展环境

厚植人才沃土,在全区形成浓厚的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良好氛围,强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活力。该区将不断锤炼人才服务招牌,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措施,不断创新人才阵地。(●撰文:吴雨伦李鹏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