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杨红霞报道)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委员会柴旦镇西行一个多小时,在茫茫戈壁滩中会出现一座村庄——马海村。

绿树掩映中,一排排白墙红瓦的房屋浮现在树影里,节能路灯顺着村中的硬化路,通向村庄的深处,现代气息中依然能看到哈萨克族群众独特的生活氛围。

作为青海省唯一一个哈萨克族聚居村,马海村村容村貌整洁干净、村道全部硬化到家;污水管网、供热、自来水、水厕进入每家每户;广场上党建、民族团结创建和法治文化长廊异常醒目,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村民住房整齐划一、宽敞明亮……很难想象,眼前这一切是以前那个“飞沙走石、狂风呼啸、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

近年来,马海村积极探索“4×4”工作法,狠抓基础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四项重点工作,实现了“班子能力、村风民风、发展后劲、幸福指数”四个明显提升,先进村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以前我们在新疆的时候就像天上的鸟儿,到处飞,在柴旦定居后,我们就是地上的凤凰,有了安稳幸福的生活”。这是马海村村民见证这几年的变化,说出的由衷感慨。

据了解,马海村以高原有机枸杞产业为龙头,积极推行“公司+基地+牧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力打造马海绿色有机枸杞品牌。依托大柴旦行委打造的魔鬼城、水上雅丹等精品旅游线路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昔日马背上的民族经营起了汽车修理、民族特色食品销售、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加工、骆驼骑行等产业,牧民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收入不断增加。

“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340元,是2002年安置时的33倍。”对于马海村今后的发展,第一书记魏强有着很高的期望,“下一步我们将为马海村争取更多的项目,依托地理优势发展旅游业,力争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村民收入,带动马海村向前发展。”王占辉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