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幸福生活是“国之大者”。2021年,广西法院始终恪守司法为民,着力提升审判执行质效,着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院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A智慧创新提质增效让群众更舒心

女方在广东居住、男方在泰国工作,一对夫妻因常年分居、感情变淡到法院起诉离婚,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确保案件按期开庭?2021年12月24日,崇左市凭祥市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通过远程视频方式开展调解,双方当事人仅用20分钟就顺利办结了该起“跨国”离婚案件。

“指尖”诉讼,让数据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司法审判实现“加速度”。广西法院不断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智慧法院建设向纵深发展。

广西高院研发上线诉讼费管理系统,实现诉讼费从交纳、减免缓申请到退费全流程在线办理;探索建立“5G诉讼服务工作室”,利用5G技术将服务窗口延伸至律师事务所、矛盾调处中心;试点推行无纸化办案,打通立案、审理、归档等诉讼全流程,确保网上办案“一键畅通”。

司法服务做加法,矛盾纠纷做减法。广西法院着力打造高标准、高效率的司法服务,建立起从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到诉前多元解纷,再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分层递进、繁简结合、衔接配套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2021年,广西法院与相关部门建立类型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吸纳基层、行业特邀调解组织1127家,特邀调解员2644名。

B诉前沟通诉中协调让群众更放心

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的是老百姓“天大的事”。广西法院深入践行“尽可能一次性解决纠纷”理念,不断畅通立案、审判、执行三个环节,打造“诉前沟通、诉中协调、诉后疏导”审理模式,提升司法效能、减少群众诉累。

案件办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满不满意,是检验法院工作的试金石。2021年,广西法院案件上诉率同比下降2.95%;法定审限内结案率同比上升3.66%;再审案件发改率同比下降8.39%。

人民至上。2021年,广西法院不断加强民生司法保障,深化反家暴联动机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453份;构筑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防线,成立125个少年法庭;坚持“应救尽救”,发放司法救助金5400余万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广西法院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发挥行政审判监督预防、刑事审判惩治教育、民事审判救济修复功能,设立漓江流域、北部湾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和联动中心、巡回法庭,提升重点流域、海域生态环境司法服务保障合力。2021年,全区依法审结环境资源保护案件12936件,判决生态环境修复金4765万余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C一典千钧定分止争让群众更安心

闪婚夫妻结婚数月后,男子发现妻子患有精神疾病,诉至法院请求撤销婚姻。2021年3月18日,桂林市阳朔县人民法院判决了一起民法典实施之后因婚前隐瞒重大疾病而撤销婚姻的案件。

根据民法典一千零五十三条规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应当在结婚登记前如实告知另一方;不如实告知的,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被告曾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但婚前未如实相告。原告在规定期限内起诉到法院,法院依法判决撤销二人的婚姻关系。”案件主办法官杨珂说。

一典千钧,定分止争。结合民法典立法精神和价值取向,广西法院妥善运用见义勇为规定、紧急救助责任豁免、文体活动自甘风险等法律法规,以平等、公正、法治的司法裁判塑造规则意识,弘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让社会充满文明和谐、正气正义。

广西法院还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发挥司法的教育、评价、指引、规范功能,通过庭审公开、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发布典型案例、编写通俗读物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民法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社会公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本报记者王春楠通讯员吴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