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海季,各大网络平台上悄然刮起“生腌风”美食,尤以海鲜为主。但是在用琳琅满目的鱼虾贝蟹满足您口腹之欲的同时,请千万警惕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病是什么


(相关资料图)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进食含有该菌的食物会导致食源性疾病,一般表现为急发病,潜伏期2~24h,一般为10h发病。在脐部附近剧烈腹痛是本病的特点,多为阵发性绞痛,并有腹泻、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大便似水样。本病多在夏秋季发生于沿海地区,常造成集体发病。

日常生活中在哪能见到

副溶血性弧菌分布极广,我国华东地区沿岸的海水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47.5%~66.5%,海产鱼虾的平均带菌率为45.6%~48.7%,夏季可高达90%以上。主要分布在海水和水产品中,如墨鱼、海鱼、海虾、海蟹、海蜇,除了海产品以外,畜禽肉、咸菜、咸蛋、淡水鱼等都发现有副溶血性弧菌的存在。本菌存活能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海水中可存活47天。

误食后要怎么做

发生食源性疾病后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并到医院医治。

如何预防

虽然此菌分布广,但正确预防就能保证美食和健康两不误,那么就跟着小编来看看要怎么做吧。此菌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杀死;对热的抵抗力也较弱,所以请熟记以下六条:

①动物性食品应煮熟煮透再吃;

②食品烧熟至食用的放置时间不要超过4个小时;

③隔餐的剩菜食前应充分加热;

④防止生熟食物操作时交叉污染;

⑤海产品宜用饱和盐水浸渍保藏(并可加醋调味杀菌),食前用冷开水反复冲洗。

⑥加工海产品的案板上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为87.9%。因此,对加工海产品的器具必须严格清洗、消毒。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