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新华社客户端河北频道6月6日电(记者杨帆、赵鹏昊)6日,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与唐山市人民政府在唐山市曹妃甸中心渔港共同举办了2023年全国“放鱼日”河北同步增殖放流活动。

河北省濒临渤海,域内生活着海淡水经济鱼类共100多种,其它水生经济生物200多种。增殖放流对于恢复水生生物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以及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此次活动共计放流红鳍东方鲀、半滑舌鳎、褐牙鲆等苗种50余万尾。河北省将以此活动为起点,今年在近海海域和内陆湖库完成增殖放流30亿单位以上。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总渔业师、二级巡视员闫建民表示:“近年河北省累计投入资金3.8亿元,在近海和内陆湖库增殖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超500亿单位,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此次活动必将对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渔区经济繁荣产生积极影响。”

活动现场,唐山市曹妃甸海域水生生物放流平台在曹妃甸中心渔港揭牌。这是河北省首个水生生物放流平台,对规范社会放流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增殖放流的认知和参与程度有重要指导意义。

唐山渔业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全市水产品总产量、产值常年位居全省第一。近年来,唐山市落实渔业资源保护制度,积极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全力推动海洋牧场建设,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渔业资源自然种群有效恢复,沿岸渔民收入显著提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