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8月初的一天下午,在市工人医院,该院内分泌一科副主任杨晓琳正带领科室医生,通过我市搭建的京津“疑难重症远程会诊平台”,就收治的一例罕见病病例与北京协和医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医生、专家、患者通过视频,面对面询问交流,最终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明确了下步治疗和随诊计划。
与此同时,在距工人医院约半个小时车程的高新区老庄子镇中心卫生院二楼医办室内,该院医生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营养科和神经内科专家,针对最近收治的一位女性患者病情进行会诊,确定诊断结果和治疗方案。“我们老两口岁数大了,出行不便。真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里大医院专家优质的医疗服务,忒方便了。”与医办室相隔的病房内,75岁的徐大妈得知,市里三级医院的专家通过远程会诊就给自己看了病,不用跑到市区,在卫生院就能治疗,免去往返市区的周折,别提多高兴了。
不论是80岁的罕见病病例患者,还是就医不便的徐大妈,足不出市就享受到了京津和我市知名专家优质的医疗服务,这都要得益于我市深化医疗卫生协同发展,建立了疑难重症医疗援助体系。
疑难重症医疗援助体系的建立,旨在持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民生作用最大化,解决群众看病难特别是看大病难问题,实现域内外优质医疗资源有效链接,打通信息不对称、渠道不顺畅的堵点,畅通疑难重症会诊转诊绿色通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为此,我市于2022年11月成立了市疑难重症医疗援助中心,统筹推进全市疑难重症医疗援助体系建设。同时,以市工人医院以及市中心区其他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为基础,依托唐山市各医院与北京市、天津市等外地多家知名医院的多领域、多专业、多学科合作关系,开通唐山市与京津等地医疗机构的疑难重症远程会诊平台和转诊绿色通道,搭建起市级“疑难重症远程会诊平台”和京津“疑难重症远程会诊平台”,满足不同病种、不同人群的会诊、转诊需求。截至目前,已完成远程会诊899例。其中,京津等外地远程会诊458例,市级远程会诊441例。共转诊11例,其中转京津治疗2例,市内县转市9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我市多通道医疗援助网格体系的建立,打通了疑难重症患者诊治便捷、快速通道,拓展了疑难重症就诊渠道,缓解了“看病难”尤其是“看疑难重症难”问题。已完成对接会诊平台的县(市、区)48家医院可实现与市级8家三级公立医院“点对点”远程会诊;3家市级三级医院与京津等外地知名医院可实现疑难重症远程会诊;5家县级医院与北京知名医院可实现疑难重症远程会诊。
实现了域内外专家资源有效整合。通过建立市、县两级专家库,以远程会诊平台为载体,实现唐山专家与京津专家之间的有效整合,使我市居民不出唐山即可享受到京津和市级医疗专家服务。
推进了分级诊疗。目前我市搭建的县(二级医院)-市(三级医院)-京津等外地医疗机构远程会诊模式,疑难重症远程会诊从设计思路和实践操作均按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开展,通过自下而上逐级转诊、会诊,有效推动了上下转诊分级诊疗,初步实现了“大病不出市”“疑难重症有救治”的目标。
下一步,我市疑难重症医疗援助中心将继续加大工作督导和协调力度,完善医疗援助信息网络,依据县(市、区)实际需求,进一步丰富域内医疗机构与市内三级公立医院会诊平台的对接,抓好入库专家培训,并对全市疑难重症远程会诊病例开展阶段性分析,为常态化开展远程会诊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