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陆夷

空调加氟2000元,修消毒柜800元,通马桶500元……生活中,很多人都曾遭遇“维修刺客”,但又不得不照单全收,不少过来人还得出了“修旧比买新还要贵”的结论。

家具家电维修门槛不高、技术含量不多,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服务种类。近年来,随着家用电器、智能家电的普及,家电维修服务行业进入快速扩张阶段。然而维修费、上门费缺乏公开透明标准不说,还容易产生各种附加费用,维修师傅漫天要价的情况屡见不鲜。

为规范家电维修服务业市场经营秩序,早在2012年,商务部就颁布了《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明令家电维修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不得有虚列、夸大、伪造维修服务项目或内容,虚报故障部件等四种行为。但调查显示,我国有两三百万人长期从事家电服务业,职业素养参差不齐,虚假维修、小病大修、偷梁换柱等情况群众反映强烈,时常引发社会关注。

当前,伴随小程序、APP等新应用形态的出现,也有一些维修网络平台“脱颖而出”。这些平台支持一键下单、预约保修,优点是方便快捷,但有时价目表也较为惊人。加上一些维修师傅规则意识不强,存在绕过平台收费或是捆绑收费等问题,而平台在服务监督、售后服务等方面欠缺约束力,因而很难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消费者权益缺乏相应的保障。

民生无小事,家电家具维修关系千家万户,不可小觑。目前,已有多地多部门从不同层面展开探索。比如北京起草了《北京市家用电器维修服务明码标价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家电维修服务项目、内容、价格及计价方法都应明确标注。还有上海市物业中心开通了第三方特约维修服务热线,让需要更换灯泡、维修水管、疏通马桶的居民有了靠谱选择。这些因地制宜的创新做法,值得其他地方参考借鉴。

防范“维修刺客”,让消费者更放心、安心,除了需要创新方式方法,还需要多方形成合力。例如家电企业要提供更加完善、规范的售后服务;社区等可以推荐一些可靠的维修渠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设立“便民服务维修中心”,完善社区便民生活圈;消费者本身也要睁大双眼,掌握基本的家用电器维修常识,避免花冤枉钱。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规定,维修人员实施禁止性经营行为且情节严重的,可处3万元以下罚款,但执行比较难,维权不容易。由此看来,如何完善投诉渠道,提高违规成本以及规范行业准入,也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