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养老服务连着千家万户,事关百姓福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围绕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让老年人享受更为幸福的晚年生活,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补齐农村养老短板

全国人大代表陈静:当前,农村养老面临着养老机构设施老化、资金短缺、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等问题,需要抓紧解决。建议加大对农村养老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养老院的管理水平。统筹规划建设镇、村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家政保洁等服务,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与养老服务中心同规划同建设,为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日间托养服务。在扩大社会力量参与方面,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拓宽社会资本参与的渠道和领域,特别是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投入。整合农村地区现有养老和医疗等服务资源,推动融合发展,向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最后,要充分发挥乡镇福利院的养老功能,将其护理范围向外延伸,强化区域照护功能,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水平,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让失能老人“老有所护”

全国政协委员林敏:长期护理保险被称为社保“第六险”,是一种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时,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该制度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失能人口照护需求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提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层级,将其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中的一个独立险种加快推进,并扩大覆盖地区和人群范围。统一制度标准和管理规范。坚持个人、用人单位和政府筹资责任共担,完善不同部门“涉老资金”政策衔接,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基金来源。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与经办服务。积极探索慈善捐赠、彩票公益等多种途径筹集资金的方案,在保障当下资金充足的同时,逐步积累保障基金。(记者 范孝东 朱胜利 李 浩 张 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