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走进深圳坪山,一幅幅热气腾腾的建设画卷不断呈现,坪山大道综合改造工程启动,地铁14、16号线建设加速,在这一批批重大项目全面铺开的背后,一道独特的绿色风景线格外引人注目。

11月15日下午,坪山区群团工作部联合坑梓街道共同开展“行走坑梓志愿有我”文明创建志愿服务启动仪式,现场为护树志愿服务队等8支文明创建志愿服务队伍授旗,志愿者代表在活动中发出倡议,号召广大志愿者积极行动,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古树的良好氛围,共同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留住乡愁记忆。

成立护树志愿服务队、道路建设为百年古树“让路”、土地整备核查保护树木数据、组织完成古树名木健康检测及5年养护工作方案……坪山区在创新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注重古树保护与复壮,让一株株古树与城区发展交相辉映,和谐共生,在车水马龙的都市中,留下了一个个见证“创新坪山、未来之城”蝶变的“古老原住民”,更留下了一个个浓缩城市发展历程的标记。

弧形“绿岛”让古树“安居”

“城市的发展,不仅要考虑保留原有的风貌特色,更要注重与居民的内在情感联系。项目规划之初,就提出了古树不迁移,实行原地保护的思路,后经多方论证,最终采用交通疏解路绕行施工的方案,得到了业主、设计、街道办以及居民群众的广泛赞同,施工当中克服了种种困难,顺利为百年古树打造了一个弧形“绿岛”,周边配置花草绿植,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亮丽风景。

为了进一步保护辖区的“绿色古董”,坪山还在土地整备与土地招拍挂当中提前“卡位”,确保古树名木不被“误伤”。去年,沙湖社区一宗土地成功出让,地块中的5株百年龙眼树被清晰标注,建设单位修改了原本要全面开挖修建地下车库的规划,结合古树保护范围优化建设方案,围绕5株古树建设成古树广场,成为城区发展的一块美丽“拼图”。

在深圳坪山看来,古树名木固然是稀缺的自然资源,普通的树木同样是宝贵的财富。在坪山大道综合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当中,坪山区秉承绿色资源循环利用的理念,组织力量将涉及工程建设的林木,移植到空置的国有土地上,待项目完工后再进行回植养护,让每一片绿都呈现出蓬勃生机。

完成全市首例涉河道古树抢救复壮

每一棵古树都是自然的“活化石”,每一株名木都是历史的“活文物”,据统计,目前坪山区共有各类古树名木149株,如何让这些宝贵资源茁壮成长,焕发新的生机?

2020年,坪山区率先完成了对辖区149株古树名木的“体检”,通过GPS卫星定位、PICUS弹性波树木主干空洞检测、TRU树木雷达根系检测和土壤检测等技术手段,对坪山区的149株古树名木的生长势、采光、土壤、周围植被等状况进行逐一调查、分析,全面摸清和掌握了深圳坪山古树名木资源基本情况。据了解,这些古树名木大部分生长状态相对较好,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原因,小部分古树长势较为衰弱。

“上工治未病,此之谓也”。坪山区迅速制定了古树名木五年养护方案,将每一棵古树的基本数据及后续养护方案录入系统形成信息档案,为辖区古树名木的后续养护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年初,坪山按计划组织了对17株长势较为衰弱的古树名木进行病虫害防治和复壮工作。

在深圳坪山的田坑水河域,3株清朝嘉庆和光绪年间种植的古树的树冠重心倾斜,容易导致倒伏连带河堤滑坡。坪山为此专门开展了调研论证,制定科学施工方案。今年4月,这3株古树的支撑加固支架搭建完成,成为全市首例涉河道古树抢救复壮工作。它们将健康延续生长,继续见证岁月变迁。

纳入多规合一平台,实现源头保护

对于古树名木的保护,深圳坪山已在“体检”和复壮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而在打造长效保护机制方面,深圳坪山还在积极推动科技促管理、联动聚合力,力争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更多样本和经验。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坪山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坪山已将古树名木数据纳入多规平台,对坪山区149株古树真实投影做3D建模,相关数据已采集并处理完毕,多规合一平台数据交汇完成后,将在项目核查时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在源头上实现对古树名木的保护。

为使古树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避免小散工程带来的伤害,坪山辖区的古树名木均已实行挂牌保护,每棵树木都有一张单独的“身份证”,树木的“身世”一目了然,包括树名、树龄、管护单位等。在多部门联动机制方面,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坪山管理局统筹,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和督导、各街道开展日常管养、巡查等,共同参与、各司其职,形成了一张古树名木的保护大网。

接下来,坪山还将建立签订古树管护责任书制度,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继续探索保护的新思路、新做法,让每一棵古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为打造美丽城区典范营造爱绿、植绿、护绿的浓厚氛围。(●南方日报见习记者徐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