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时半,新市社区路长陈国平开始到社区的大街小巷巡查,对发现的问题他立马拍照发送到工作群。巡查到10时许,陈国平才回到办公室处理其他工作。

实行“路长制”后,黄江的大街小巷上每天活跃着数十名路长。除社区工作人员外,交警、城管等人员在本职工作之外担起了路长的巡查任务。目前黄江共有90名路长,其中交警30名,城管、交通分局和社区各20名。

交警路长侧重对道路设施设计不合理之处,跟进整改和查漏补缺;城管路长结合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及时发现人行道的各种隐患,并借助部门之力同步推进治理;社区路长对内街内巷最为了解,小路上的各种隐患逃不过他们的“法眼”。

社区路长陈国平:不放过60条路中的任何“小毛病”

今年2月,黄江镇新市社区的陈国平开始担任社区路长,社区内60多条路成了陈国平每日最关注的对象。

每天早晨7时半,陈国平开始沿社区街道巡查,对大街小巷的路面隐患进行排查。路口行车有没有拥堵、道路设施有没有缺损、人行道有没有机动车乱停放……陈国平在巡查过程中,不放过道路上的每一个细节。每次发现问题,他就会拍照发到路长工作群,联系城管、工程建设中心、交通分局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处理解决。

在巡查过程中,陈国平发现,西环路和长江路的十字路口每周都会发生多宗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这个路口的车流量很大、行车速度快,但没有安装红绿灯,很容易发生车辆碰撞。虽然事故不算非常严重,但这个隐患在这里一天,就像埋了个地雷,随时可能酿成大祸。”

陈国平及时在“东莞路长”小程序和工作群中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要求加装红绿灯。上个月初,该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成功安装并投入使用。陈国平自豪地说,从那以后至今一个多月,基本没有再发生过交通事故,群众的生命安全得到了应有的保障。

除了主干道上的大隐患,对于社区内街内巷的小毛病,陈国平也丝毫不会松懈,下水道井盖是他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你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井盖,只要有一个缺口、损坏,老人和小孩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可能还会扭伤,看医生又得花一笔钱。如果我能及时发现、部门及时更换,不就避免了这些无谓的损失吗?”陈国平表示,因为自己平时非常积极反馈井盖的各种毛病,群里的工作人员都笑他是“发井盖照片最多的路长”。

“社区工作人员就是‘万金油’。”陈国平日常有十多项工作任务要跟进处理,包括环境卫生、治安、消防、安全生产等,担任路长无疑给他增加了额外的工作,但他并不觉得是负担。“既然当了路长,就要对道路安全负责到底。时间不够,那就提前到岗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看到处理反馈去复查效果,把每个环节做好,道路安全自然慢慢提升。”

同时,陈国平坦言,路长制高效的运行机制给他增添了不少动力。“每次我在群上反映的这些道路隐患,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解决问题,让我觉得每天都在为群众做好事,工作更有热情,更积极地巡查报告各类道路隐患。”

交警路长何景良:亲自走一趟能发现更多问题

在江北路的黄江与常平交界路段,交警大队勤务中队中队长何景良正在监督施工队修建道路中心护栏。何景良是江北路的路长,前不久在巡查道路时发现,该路段的中心护栏有一处100多米长的缺口,许多车辆和行人常常借此便利横穿马路掉头,安全隐患不小。

随后,他便联系了城管、社区书记、交通分局等相关人员到现场查看,讨论解决方法。三天后,城管安排施工队前来修建新的中心护栏,堵上“缺口”,及时消除了道路安全隐患。

虽然当路长只有几个月,但有20多年警龄的何景良参与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已经有十多年。2010年起,何景良主要负责交通事故管理工作,面对频发的交通事故,他经常思考,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交通事故?是因为交通设施缺失,还是道路设施设计不合理?

针对不同路段发生的交通事故,何景良进行深入分析,写成道路安全隐患报告提交给交警大队,再由镇政府推进相关道路设施建设,慢慢形成了交警排查道路隐患、报送材料、跟进治理的机制。

三年前,何景良开始专职负责道路隐患排查,“当时,我们基本上把全镇的路都走了一遍,发现了挺多问题。但消除道路隐患涉及城市管理、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单靠交警大队的力量,要花费较长的周期。”

自从实行路长制后,何景良的工作量减少了许多,但道路安全隐患治理的效率却大大提高。“以前只有我们部门几个人排查全镇道路,包括主干道、社区小路、村道,排查力量有限,许多问题难以及时发现。”何景良表示,现在每条路都有路长负责,道路问题有部门负责跟进处理,排查和治理道路隐患的力量更强大了。

何景良坦言,无论交通安全宣传有多到位、法律法规多严格,要保证行人、行车安全,最重要的还是完善道路设施,用硬设施来杜绝人们的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引导人们必须按照交通规则行走行驶。

过去几年,G228青龙路因缺少中心护栏,引发了多起亡人交通事故。去年底,何景良将该道路隐患上报给市公路局,今年道路的中心护栏便开始修建起来。由于施工护栏长达几公里,施工期较长,其间有一段尚未安装好中心护栏的路段发生了一起亡人事故,这令何景良感慨万分。“建好护栏的路段基本没有再发生交通事故,但这一小段没有建好,就发生了意外。我想,如果建设能再早一点、道路交通设施能再完善一点,就不会酿成这样的事故了。”

现在,何景良一有时间就会在路面巡查,边走边看,“尤其是人行道上许多细节问题,不亲自走一趟是发现不了的,像板砖松动、地面凹陷等,都会影响群众行走或骑行。”

基于过去十多年来交通事故管理的经验,何景良还会定期到事故处理中队查找资料,梳理总结出事故多发地点和集中时间段,在同一时间到现场查看交通及道路情况,发现隐患点后,及时对具体道路情况和隐患做好拍照记录,发送到“东莞路长”小程序上,由相关职能部门跟进处理。

城管路长李经湖:到自己负责的路段多走多看

近来,黄江大道的人行道都装上了隔离栏,机动车占用人行道停车的现象一去不复返,行人出行安全有保障,自行车和电动车也有了专属的停车处。作为黄江大道的副路长,城管分局的李经湖参与了这一道路设施整治工作。

李经湖今年开始担任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的路长,他认为,本职工作中就包含了对道路安全的巡查整治,现在人人都是“路长”,分工明晰,让他有更多的时间精力专注于某几段路的安全隐患排查。“我现在负责的黄江大道人流量、车流量很大,所以我一天会多来几趟、多巡查几次。没有任务工单时,我会到自己负责的路段多走多看。”

与交警、社区路长相比,李经湖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员,既是道路安全隐患的排查者,也是隐患消除的执行者。

此前,李经湖在巡查道路时发现,黄江大道的人行道上,每隔一段就有好几个连续凸起的爆炸螺丝,给群众行走和骑行带来了不便。发现问题后,李经湖立即联系部门同事一起出动,迅速将黄江大道人行道上的爆炸螺丝全部铲平磨平。

为了确保行人安全,李经湖在日常巡逻值班时,要对占用人行道的行为勒令整改、劝离路口流动商贩,及时清理占路的杂物。“这些问题虽然看起来很小,却会让行人被迫走到机动车道上,车流量大时非常容易出现意外。”

随着各村道路升级改造工作的推进,李经湖还参与到村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中。前段时间,李经湖和同事到新光村开展了一次停车大整治,把村民摆在路边占车位的路障全都收走,收了满满一车。接下来,李经湖和同事还将联合各村各社区的工作人员,推进内街内巷的交通标线、指示牌等交通设施完善工作,不断提升道路安全规范性。(撰文:吴碧彤韦基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