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线上随时办“只进一网”、线下就近办“只进一门”——“高效办成一件事”是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的“拳头产品”,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关键一环。

今年7月,省领导在武汉市调研督导“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时强调,要坚持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对标中央决策和省委要求、对标先进地区、对标人民群众期盼、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切实增强改革攻坚的紧迫感、责任感,坚持问题导向,找准不足、靶向施治,把“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抓紧抓实抓好。

武汉市政务服务战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要求,对标全国最优城市,以企业群众的办事需求为导向,以制度创新、流程优化为突破口,跨域协同、市区联动,整体谋划和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

105项主题事项一事联办,每个主题平均可协同办理4.11个事项;超九成政务服务事项可全程网办;319项民生高频事项在武汉城市圈“跨市通办”;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推进“一窗通办”;15个行业实施“一业一证”……一项项改革掷地有声,“高效办成一件事”从愿景走向现实。

办事高效,发展才能高质。从“三办”“四办”到“高效办成一件事”,武汉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一步步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助力武汉打造城市治理样板。

在国办电子政务办组织开展的2020年全国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武汉市排名第六,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取得自2015年参评以来的最好成绩;在国家发改委2019、2020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评估中,武汉市连续两年被评为政务服务指标标杆城市。

105项主题事项“一事联办”,15个行业推行“一业一证”

越来越多的涉及多部门审批的事项,以企业群众的视角整合成“一件事”,通过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多环节多事项联办,“减事项、减材料、减流程、减时限、减跑动”方便企业群众。

今年以来,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在全市范围内持续推进“五减”和审批流程优化再造,105项主题事项已实现“一事联办”,平均每个主题事项可一并办理4.11个事项,减少8.62个办理环节,办理时限压减11.82天、跑动次数减少3.75次。

“以前办理自然人股权变更,需要十几天,至少跑两次才能办好,现在我只跑了一次,叫了一个窗口的号,前后不到1个小时就办好了完税凭证。接下来,我直接在湖北政务服务网上提交企业变更登记申请,今天就可以拿到新的《营业执照》了。”9月15日,武汉衡迅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汤先生在光谷公共服务中心自然人股权变更“一事联办”窗口,体验到了“先税后登一事联办”的便捷。

自然人股东股权转让,以往企业需在税务及登记部门之间往返跑。今年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深度融合企业登记窗口与涉税窗口,在系统中创新嵌入申报模块,全面开展自然人股权变更“先税后登一事联办”改革。企业申报后,系统自动判定风险等级,办理时限从11天缩减到最快半天。1月至11月,“先税后登一事联办”窗口累计受理自然人股权变更申报15670件,涉及企业7585户,其中在大厅当场办结13915件,一次性办结率达89%。

在武汉市洪山区,申请“大学毕业生落户安居一事联办”,再也无需跑房管局和公安局两个部门了。通过设立“大学生服务专窗”,洪山区行政审批局提供咨询到办结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办事人最多只跑1次,申请材料由12份压减至8份,承诺办理时限从10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资料齐全情况下,当日就能办结。

“一业一证”是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个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行业许可信息全部加载在综合许可证上的二维码里,实现“一证准营、一码亮证、全市通用”,大大提升集成化服务效能,降低企业准营成本。

9月10日,在总结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先行先试成果的基础上,武汉市全面推开“一业一证”改革,首批确定了餐馆、药店、便利店、超市等15个行业先行试点。改革后,填报信息要素平均减少40%,申请材料平均压减50%,审批时限平均缩短70%。原先“政府侧”的单个事项改革,改为“企业侧”的系统集成改革,解决了企业进入一个行业“不知道要办什么证”“不清楚如何办”的困扰。

超九成政务服务事项可全程网办,电子证照应用率90%以上

“找政府部门办事像网购一样便利”是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追求的目标。在改革中,武汉市有力夯实基础、持续完善系统、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努力让政务服务从“能办”“好办”向“快办”“易办”转变。

与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接是“进一网”的前提条件。武汉市已完成国家、省垂管信息系统对接32套,市级自建系统完成对接17套。

截至目前,武汉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全程网办事项比例达95.57%,电子证照应用率达90%以上,80类近3万份证照材料可以直接调用,大幅减少了办事群众提交材料数量。可自助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742项。升级改造后的市民之家大楼网络,实现了全光网替换、5G和WiFi全覆盖,网上办事的效率更高。

11月12日上午,在江岸区不动产登记中心,陈先生为自己在东湖高新区购买的房屋办理不动产权证书,现场“领取”了首批颁发的不动产权电子证书。这是东湖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发出的武汉市第一份不动产电子权证。它标志着市民子女入学、办户口、贷款等涉及不动产权证书应用方面,进入数字化电子证照时代。

在江汉区,企业开办实现“零跑腿”——工商事务全程网上办理,公章免费刻制、快递到家。武汉聚融汇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前一天在网上提交了企业开办信息后,审批人员仅用不到半天就完成了审批,并向签约刻章机构推送了企业刻章信息。刻制好的公章,当日即邮寄到该公司,“从开始办理,到寄出公章和证照,总共不到1天时间,而且全程不用到现场,实在是太方便了”。

“跨市通办”朋友圈不断扩大,武汉城市圈政务服务迈向同城化

瞄准群众办事“多地跑”“来回跑”等问题,武汉市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马上办、便利办,250余项高频事项实现了“全市通办”。

与此同时,通过强化跨域协同服务能力,不断扩容“跨市通办”朋友圈,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度和群众获得感。

在武汉城市圈,随着政务服务同城化发展的步伐加快,涉及到住房公积金、民政、医保等领域的319项民生高频事项已在九城实现“跨市通办”。市、区两级政务大厅均设置了“跨市通办”窗口,湖北政务网上线武汉城市圈“跨市通办”专区。截至目前,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窗口通办等方式,武汉城市圈“跨市通办”累计办件量8.4万件,其中武汉市办件量5.3万余件。

依托自助政务服务终端,武汉和黄冈、孝感、鄂州实现了自助服务“跨市通办”。其中,武汉市的120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在黄冈市的66台自助政务服务终端“跨市通办”;黄冈市的58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在武汉市的584台自助政务服务终端“跨市通办”。

武汉城市圈内“朋友”越走越近,省外“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去年武汉市与长江经济带部分城市和长株潭都市圈签订通办合作协议,124项事项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跨市通办”。

2020年10月起,武汉市陆续与广州、东莞、佛山、惠州、江门等省外城市实现自助服务“跨省通办”。其中,79项武汉便民事项和41项东莞便民事项在两地自助“跨省通办”,包括社保缴费明细、公积金业务查询、住房证明打印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一窗通办”为窗口赋能,深耕“好差评”提质增效

高效不高效,市场感知、群众感受最重要。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力度、温度、精准度、便利度为标尺,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

窗口是政务服务的最前沿阵地。在提供宽敞明亮的环境、贴心周到的便民服务、优质高效的政务办理之外,武汉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进事项应进必进,“一窗通办”让综合窗口越来越多,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开设专窗、推行导办帮办代办、节假日周末延时服务等成为政务服务大厅的新常态。

“一窗通办”还衍生出各有特色的应用场景。以往,办理占道挖掘许可及树木移植事项,两个流程走完需要14天左右。今年东西湖区行政审批局工程建设审批窗口对工程建设领域受理流程进行再造,在企业办理工程施工许可类事项时,同步告知可以办理的其他关联事项,实现企业只提交一套材料,在一个窗口办结关联业务。

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服务分中心,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涉及企业全生命周期的370项涉企业务都可以办理。硚口区也在政务中心办事大厅开辟“企业全生命周期专区”,打破部门壁垒,整合打通各部门人员,联通多部门数据,“现在每名窗口工作人员都是多面手,能够熟练掌握工商登记、税务、社保等系统。自专区开办以来,企业注销平均办理时间提速90%。”该局行政审批局商事登记科工作人员介绍。

深耕政务服务“好差评”,把评价权真正交给群众。武汉市将政务服务“好差评”与“双评议”深度融合,完善政务服务评价“武汉模式”。以差评为抓手,对每个差评的整改实效进行全程监督,推动解决系统联通、流程优化等内在问题,推动形成“一人差评,众人受益”的良性循环。

窗口不断优化便民的同时,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组织开展了“政务服务规范月”、第四届政务服务技能竞赛、线上线下业务培训等活动以及政务服务问题整改,强力打造服务基层群众的“金字招牌”。(撰文:陈汉圻 黄燕 胡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