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他乡每日千杯酒,不及临涣一壶茶。”行走在春日的濉溪县临涣镇,一口滚烫的大碗茶,如烈酒一般炽热,又如春风一般轻柔,拂走游人身上的疲惫。

四合院内摆着多张桌椅,院子的东侧,是一个简陋的舞台,供当地民间艺人表演之用;院子的西侧,则是煮茶处,形式各样的茶壶摆放在桌上,里面已经放上了本地特有的茶梗……日前,记者来到临涣镇“沈家大院”茶馆时,茶馆负责人刘锦法正和几位本地的村民一起忙碌着烧水泡茶。

院落之内已是高朋满座。来自河南郑州的游客吕向前面前的茶桌上,放着一壶茶,还摆着几碟茶点。“百闻不如一见。早就听说过临涣的棒棒茶了,这几天正好有空,就带着家人一起来了。”吕向前说,临涣茶馆吸引自己的是独特的古朴美和浓郁的市井气息。

临涣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柳孜运河遗址就在距临涣不远的百善镇柳孜村。悠悠大运河助推了临涣茶饮的形成。”四合院的舞台上,临涣本土的民间艺人周素芬向游客们介绍完情况之后,敲起大鼓,讲述起历史上隋炀帝与大运河的故事。

“我们这儿的茶,最便宜的只要1块钱一壶。老茶客放下一块钱,提上一壶茶,一坐就是大半天。”刘锦法告诉记者。

濉溪县文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临涣茶饮习俗源远流长,露天茶摊始于两晋时期,搭曹茶棚源于隋唐时代,临街茶社兴于宋元时期,馆饮习俗盛于明清年间。如今,临涣镇上有20多家茶馆,临涣茶饮习俗已经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涣人的茶桌上,往往会有花生、瓜子、开心果等茶点,也会有不少出自临涣本地的美食,比如马蹄烧饼。烧饼因外形似马蹄而得名,以面粉、芝麻、猪油、葱花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如今,临涣马蹄烧饼制作技艺也已是淮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快来尝尝刚刚出炉的烧饼!虽然有点烫,但味道好。”曾获得“安徽省最美厨师”的营光明弯着腰,用铁铲轻巧地从炉子里铲出一块黄澄澄的烧饼递了过来。一瞬间,香气四溢。

营光明告诉记者,这几年,来临涣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自己的烧饼生意也越做越大,在临涣街上已经开了两家店,“现在我的生意已经做到了省城合肥”。

记者离开时,临涣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传来一阵喜庆的锣鼓声。原来,这是当地的民间艺人正在举行踩街表演。狮子龙灯、竹马旱船、赶毛驴、独竿轿等10多种民俗表演伴着铿锵的锣鼓声接连上演。一阵阵喝彩声传来,不断在幽静的临涣古镇上空盘旋。(本报记者 丁贤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