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产业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在芜湖市湾沚区的乡野之间,10年间崛起一座航空产业新城,如今这里已形成较为完整、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基本实现“不出园区便可生产一架国产通用飞机”。
这座“航空小镇”是如何崛起的,它的成长密码是什么?近日,记者实地调研采访。
荒地上崛起产业新城,不出园区便可生产一架通用飞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航空小镇”位于芜湖市湾沚区,以通航高端研发制造和通航运营保障为主导,全力打造通用航空产业聚集地。走进位于“航空小镇”的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十余架通用飞机整齐排列,等待交付。工厂外不远处就是芜宣机场,出厂的飞机通过中转跑道可以在这里试飞。记者看到,一架刚刚试飞归来的通用飞机,缓慢滑过跑道,稳稳停靠在厂区内。
“这个机型可连续飞行3000公里以上,巡航时速280公里,不但能用于航空培训、空中观光、短途运输等常规作业,还可搭载相机、雷达、红外成像等设备执行航拍航测、边境巡逻、大气探测等其他任务。”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从2013年,芜湖市从奥地利引进第一条钻石小飞机生产线开始,10年来,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国内通航产业领军企业,连续5年同类型通用飞机交付量位居国内第一。
安徽鸠兹航空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园区内一家无人机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生产检测类无人机、消防无人机、植保无人机等。记者在这里看到,大大小小的各式无人机摆满厂房,一些工人正在忙着组装无人机。
“这是检测机场设备的无人机,续航可达10个小时;这是一台消防无人机,最大负荷可达到50公斤……”企业负责人贾利伟告诉记者,该企业2019年入驻园区,刚开始主要做控制器,慢慢进入整机市场。目前企业发展良好,订单充足。今年以来,飞控设备已销售2000多套,整机销售也有100多架。
2013年,芜宣机场和航空产业落子芜湖市湾沚区,经过十年磨一剑的发展积淀,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振翅高飞。如今的芜湖“航空小镇”已集聚整机、无人机、发动机、核心部附件、维修运营、服务培训等近140个项目,涌现出以中电科钻石飞机、海鹰航空、联合飞机为代表的业内“单打冠军”,以航瑞动力、钻石航发、华明航电为代表攻克关键技术的高新企业,以耀石新材料、创联新材料、钻石复材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公司。2022年,小镇主导产业主营业收入超60亿元,航空航天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产值超300亿元。
“1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从零开始,逐步形成了如今的芜湖航空产业园。” 芜湖市湾沚区航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高宇告诉记者,目前园区已经形成航空材料、航电、飞控系统、电子元器件等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覆盖从整机、卫星、无人机、发动机到综合维修、运营保障等全产业链项目近200个,基本实现“不出园区便可生产一架国产通用飞机”,正全力冲刺千亿产业目标。
加大招引,建设航空新兴产业“集聚地”
“当初入驻芜湖航空产业园,我们看重的就是这里的产业集聚优势,上下游产业链的配套能力,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贾利伟告诉记者,入园5年,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如今年产值6000多万元。
事实上,锚定产业定位加大招引,全力打造“航空生态圈”,正是“航空小镇”起飞的关键一招。
芜湖市聚焦发展通航研发制造产业链,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由市委主要负责人担任航空产业链链长。近年来,产业园先后引进国内首家“国外TC+中国PC”制造企业中电科钻石飞机制造、国内最大的螺旋桨制造商劲旋风航空、国内最大的航空装备保障性企业天航科创集团、国内无人机研制“国家队”科工三院海鹰航空等12家“独角兽”企业。2019年以来,芜湖市每年新增涉及通用航空的企业超过两位数。2019年82家,2020年148家,2021年175家……
通过大力招引,延链补链,从“单个项目”到“产业链条”到“产业集群”,芜湖通航产业生态日益完善。2022年以来,芜湖航空产业园继续完善产业招商“全景图谱”,完成项目签约39个,协议投资296.24亿元,已开工23个,包含总投资100亿元的安徽耀石新材料项目。目前,已覆盖整机、卫星、无人机、发动机、螺旋桨、航电系统及综合维修、运营保障等全产业链项目,今年预计产值260亿元。同时,积极推进投资100亿元的国际航空器维修保障中心和飞机生命末期循环利用项目建设,努力跻身全国航空维修基地第一方阵,开启飞机绿色循环经济新模式。
飞机发动机被称为飞机的心脏,是航空产业链上的最核心部件。在芜湖钻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展厅,几台“钢铁心脏”孔武有力,企业项目总监苗五指着其中一台发动机介绍:“这款发动机是我们完全自主研发,即将取得型号合格证(TC),意味着国产的发动机即将批量生产,应用于通用飞机的装配。”
苗五告诉记者,企业主要为钻石飞机做配套,经过五六年的潜心研发,终于攻克了发动机关键技术,企业研发的产品可替代国外进口,目前已初步量产,刚刚签下3台订单。
“这里的企业越来越多,形成了集群效应,有助于企业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周期也加快了。”苗五告诉记者,“以前购买零部件要到外地去,现在在园区内就能完成配套,比如螺旋桨已经实现了园区内自产自销,很多实验比如搭载实验,都可以在整机厂完成,我们既是他们的客户,也成为他们的供应商,真正实现了抱团发展。”
拓展应用场景,建设临空低空经济“新发地”
航空产业的快速起飞,离不开政策护航。据了解,芜湖市4次修订出台产业扶持政策,20余项条款覆盖运输机场投资运营、飞行服务保障、研发制造提质、应用场景拓宽、人才培养留用等产业培育、企业成长全过程。“津梧桐”人才十条构筑人才招引“强磁场”,全面启动“承诺制改革”“标准地建设”,实现政策兑现“即申即办、免申即享”,兑现省、市、区级项目奖补资金10.57亿元。
2021年,湾沚区设置了首只5亿规模的政府母基金,撬动40亿社会资本投入,全部扶持航空重点企业发展,推动航空智造链条的夯实和配套体系的完善。拓宽航空产业融资渠道,吸引春光远航、海通碳中和创业投资基金计划设立规模20亿元基金,全部支持产业发展。在这个时期,北航在航空产业园的运营成为典范,两年入驻率超90%,航空小镇、标准化机库、1000亩通航零部件制造聚集区、500亩通航运营区稳步建设。
通用航空作为新兴产业,离不开应用市场的相互赋能。芜湖抢抓全省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契机,支持省通航集团在芜建设通航产业基地和产业生态链,建设临空低空经济“新发地”。持续探索低空+观光旅游、应急救援、气象探测、城市管理等领域运营服务,计划开通覆盖全省、辐射长三角的通航短途载客运输固定航线,加快打造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全力建设港流智造中心。
高宇表示,下一步,湾沚区将以通航制造为基础,开拓配套运营,以高空消防、应急救援、短途运输、农业生产、数字服务、培训研学等各类“低空应用场景”,培育“低空经济生态”。以航空小镇为基底,加密覆盖省内至长三角其他地区的通航短途运输航线,强化文化旅游、航空体育赛事深度合作,建成生态宜居、智慧开放的飞行社区。
(本报记者 范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