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开栏的话
为扎实推进皖美旅游、皖美味道行动,进一步活跃省内旅游市场,拓展以长三角为重点的国内旅游市场,拉动文旅消费,本报今起开设“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专栏,深度挖掘安徽旅游特点,展示安徽文旅风采。
穿过题着“江淮首郡”隶书牌匾的牌坊,双脚踩在仿古石板铺设的平整路面上,看着两侧门面霓虹闪烁的商店招牌,许久没有走进撮造山巷的李婷婷,对眼前的街景既熟悉又陌生。
撮造山巷位于合肥市庐阳区,与熙熙攘攘的淮河路步行街平行。李鸿章故居陈列馆的正门面朝淮河路,后门正对着撮造山巷。狭窄的巷子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相传曹操命令部将刘馥镇守合肥,挖塘修建工事,用簸箕撮土堆到今天的淮河路附近,渐渐隆起了一座小土山。于是,此地便取名“撮造山”,这就是撮造山巷的来历。
“小门店一个挨着一个,流动小摊贩把小巷子挤得难以通行,一遇到雨雪天气更是污水横流。”李婷婷从小在合肥长大,撮造山巷曾经在她脑海里刻下难忘的印记。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几年前,庐阳区持续推进老城保护更新,参考其他省市街区案例,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彰显街区文化底蕴,投入大量资金改造提升撮造山巷等老街老巷。”庐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时明军介绍。改造后的撮造山巷,巷道路面重新铺设,两侧建筑粉刷一新,店铺招牌风格接近统一。更重要的是,街巷景观融入大量三国文化元素,让老合肥人找回历史记忆、新合肥人了解城市底蕴。
走进撮造山巷,随时会和三国文化撞个满怀。居民楼墙壁,绘上了彩色的三国人物卡通形象和关于街巷历史的故事传说。胖墩墩、呆萌萌的“庐小胖”塑像,或手持吴钩,或身背弓弩,认认真真地守护着街巷。一个个时尚的年轻人拿着手机走走拍拍,将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分享出去。
“撮造山巷改造后,不仅提升了街区文化气质、居民生活品质,而且优化了营商条件、增强了商业氛围。”时明军说。如今的撮造山巷,没有了麻辣串、臭豆腐等流动摊贩拥挤不堪的情况,散发文艺气息的咖啡馆、张扬时尚新潮的“撸猫”小店渐渐多了起来。市民和游客逛完淮河路的名牌商店,享用刘鸿盛、庐州烤鸭的知名小吃后,乐于拐进撮造山巷走一走、逛一逛、歇一歇。
一半市井气息,一半文艺气质,现代生活与传统文化在撮造山巷找到了连接点。(记者 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