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23073亿元、增长6.1%……这份“期中成绩单”,彰显了经济的韧性与潜力,给人以接续奋进的信心与力量。
信心何来?一串串数据及其背后的发展逻辑是最好印证。
先看生产总值增速,6.1%这个经济增速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1.3个百分点,明显高于疫情三年年均5.1%的增速,这说明经济运行正在向常态化增长轨道回归。从排名来看,经济增速由全国第18位前移至第12位,居中部第1位,实现了“快于全国、位次前移”,这反映出我省争先进位的步伐。
再看三次产业,上半年一、二、三产增加值增速均较一季度增速加快,显示出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经济运行的好势头不断巩固。比如一产方面,夏粮喜获丰收,实现“二十连丰”,总产达到348.2亿斤、增加3.7亿斤,总量居全国第3位。二产方面,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光伏产业增长迅猛,这些都成为安徽经济“引擎”的强劲动能。三产方面,稳定恢复是主基调,受疫情影响的旅游、住宿、餐饮、电影票房等全面复苏反弹,这些都共同汇聚了产业发展的利好因素,筑牢筑稳了产业发展的“底盘”。
最后再看项目建设和外资外贸。上半年接续不断推进的大项目,撑起了投资的“脊梁”,制造业投资增速更是连续18个月保持在18%以上,上半年增长21.6%、高于全国15.6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提高到了30%左右。持续的增速,更高的占比,既是经济结构趋优的表现,还反映了安徽制造业的强大潜力。外资外贸稳中提质,尤其是电动汽车、光伏、锂电池“新三样”表现抢眼,这折射出安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规模化优势”,正是这种优势才得以让“新三样”顺利扬帆出海,引得全球青睐。
必须看到的是,当前,国内需求不足,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在迎接挑战、攻坚克难的同时更要提振信心。
信心,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自实力、动力和潜力。从国内形势看,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也没有改变。从安徽全省形势看,当前安徽正处在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有着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优势,上半年经济更是呈现持续恢复、回升向好的特点,因此,“优势+机遇+成绩”是我们全力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信心与底气。
信心是前提,实干是根基。全省上下须坚定信心、保持干劲,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扎实做好下半年各项经济工作,交出更加亮眼的发展答卷,让安徽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 本报记者 王弘毅 本报通讯员 宛宏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