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马鞍山市含山县昭关镇同发村仙人洞山脚下,随着村级副林长干桂义一声吆喝,700多头黑山羊排着整齐的队伍从羊圈出来,沿着山间的小路往上,边走边吃着林间青草。


【资料图】

“这里原来是一片荒山,2011年,我们通过征求民意,开展‘青山变现’,由村集体出资取得林权800余亩,在山上种植高品质树木。”指着远处连成片的山,干桂义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在当地林业部门的指导下,村里开始深挖林业资源优势,谋划林下养殖。

2015年开始,同发村村集体引入努比亚黑山羊,采取“村集体+大户+农户”的方式,带动30余户农户养羊,通过抱团发展,带动村民共富。“这类黑山羊品种名贵、蛋白质含量高,销量非常好。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干桂义说。

巡山放羊、管理羊群、谋划销路……在干桂义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了甜头,把精力都扑在了林下养殖上。随着品牌效应的不断扩大,同发村的黑山羊在含山县内十分畅销,还定点销往合肥等地,供不应求。

打好“林下牌”,走稳致富路,除了村集体“群策群力”,还有林业企业的龙头带动。

步入马鞍山市仙踪镇滩山熊村,1000多亩的桃园映入眼帘,一个个金黄色的大桃挂满枝头。桃树下,成群的土鸡正在觅食。“林下阴凉,鸡的活动空间大,不仅可以吃虫子、杂草,还可以吃掉落的黄桃。这样饲养的鸡不但肉好吃,还更有营养。”马鞍山市绿营林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德文说。

“在桃树下养殖的鸡,在吃虫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疏松土壤,而且鸡的粪便还能作为桃树的肥料。”在吕德文看来,利用这样的方法改良土壤,能够实现生态循环发展,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最高峰的时候,能养7000多只鸡,每年纯利润在20万元左右。”吕德文高兴地说,自己还多次受邀,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林下养殖技术培训,希望将多年来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农户,带动大家“林下掘金”,共同走出一条生态富民路。

做好林下经济文章,端牢生态“金饭碗”。今年以来,马鞍山市主动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市林下经济的典型做法与经验,积极探索适宜本地发展的林下产业发展模式。该市还积极整合各类涉农涉林技术服务资源,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健全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五绿兴林·劝耕贷”融资贷款,用金融活水,为农林企业发展赋能护航。

马鞍山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大林权流转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外来投资者发展林下经济,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多措并举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一绿生多“金”。

(本报记者 汤 超 本报通讯员 彭彩梅 甘婵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