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歙县郑村镇棠樾村槐塘中心村,只见亮丽的欧式洋楼与灰白的徽派民宅错落,咖啡的浓香与茶叶的清香交织,不禁让人恍惚:这里究竟是徽州还是欧洲?
近年来,槐塘中心村坚持党建带侨建,在所有村民组建立侨联组织,吸引了一批华侨返乡创业,参与乡村振兴,一幅美丽侨乡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相关资料图)
环境与产业双向奔赴
20世纪40年代,第一拨“吃螃蟹”的槐塘人,漂洋过海去往欧洲。经过一代代的接续奋斗,槐塘人靠着勤劳的双手,逐渐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如今,槐塘近60%的人口旅居海外,成为安徽华侨华人最多的自然村。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中,“不差钱”的槐塘也有自己的焦虑:村子缺少人气,日渐空心化,村里新房子多,但环境脏乱差。
“槐塘家家有侨汇,全村年均近150万欧元,但常住人口大多是留守老人,发展动力不够、活力不足。”棠樾村党总支书记刘玉雷说。
如何破题?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成了当地村民的共识。
槐塘中心村坚持修旧如旧、最小干预,加强对状元坊、御书楼等村中历史文物的修缮保护。同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因地制宜推进“五微行动”,修建了状元大道、群众广场,利用房前屋后的“金角银边地”,或用竹篱笆等乡土材料打造“一米菜园”,或用欧式白色栅栏围成小花园、小游园。
“村里的变化很大,推窗见绿,四季花香,环境也越来越整洁。”村民郑小花见证了这几年村庄的变化。
环境美了,催生了产业转换通道。去年来,槐塘中心村委托腾讯公司对村庄整体旅游进行策划,打造了荷花塘、三槐塘、中意皮具店、“歙采缤纷”店等20多个“微景区”,并对接浙江青田,计划上架奶粉、化妆品、零食等多种国外商品,打造“迷你版”乡村免税店。
“槐塘整体打造完成后,将形成文旅、农旅、交旅、城旅等深度融合旅游模式,预计带动周边农户就业500余人次。”棠樾村驻村第一书记金璐告诉记者。
乡愁与创业融为一体
在一处繁忙的施工现场,项丽莉正在查看项目施工进度。“项目建成后,将提供最地道的意大利咖啡,让大家在徽州的绿水青山间,感受浪漫多元的情调。”说起自己的项目规划,项丽莉眼里有光。
项丽莉是槐塘侨眷,父母都在意大利。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通过抖音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便毅然选择返乡创业,成为了歙县首批“最美乡村运营师”。
跟项丽莉一样,“家乡发展机会大”这个感触,在槐塘的华侨华人心中激起涟漪。今年春节期间,槐塘的3位华侨华人与歙县签订了西班牙风情精品民宿、意大利高端皮具生产基地、槐塘欧洲小镇项目,总投资12.8亿元。
传统的种养方式也在重塑。
在槐塘村徽涵康养休闲农业有限公司,6万立方米水域的圈养桶里,鳜鱼甩尾的声音时而响起,不时可见智能机器人自动投料或巡塘。
2022年,意大利华侨刘秋星投资1.35亿元,建设全省最大的陆基圈养桶鳜鱼养殖基地,实现了鳜鱼养殖全链生态低碳,也有效缓解了黄山市臭鳜鱼产业原料“卡脖子”问题。
“我们公司现有鳜鱼圈养桶160个,去年年产鳜鱼8万多公斤,产值近600万元,预计3年后产量将达150万公斤。”刘秋星告诉记者,公司坚持联农带农,带动周边40余户农户就业务工,每户年均增收7.2万余元。
和谐与幸福共建共享
一有空,王家林经常在村里转转,与邻居们聊聊家长里短,听听村民的需求和建议。
“能为大家做一点事,我很高兴。”王家林是槐塘中心村的老党员,也是侨联小组组长。如今,槐塘党小组有23名党员,分别联系槐塘各村民小组,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基层治理。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在槐塘投资兴业,涉侨纠纷开始出现。2018年,歙县人民法院在槐塘中心村设立了“侨乡·法官工作室”,每月安排法官或者调解员坐班,根据需要提供解纷服务。
走进宽敞明亮的“侨乡·法官工作室”,大屏幕上是人民法院在线诉讼服务平台,让海外侨胞可以在万里之遥参与纠纷化解。
歙县人民法院院长江彦告诉记者,这个工作室与人民调解委员会、侨乡理事会、侨联建立常态化工作对接机制,牵头组建了涉侨纠纷化解法律顾问团和志愿者队伍,5年来协调或帮助解决华侨回国户口办理问题200多人次,处理华侨回国上学、国内驾驶证转换、房产证登记等事项300余件,参与纠纷化解160余次,开展普法宣传28场,接受法律咨询180余人次,办结涉侨诉讼案件3件。
近年来,黄山市及歙县相关部门通过“走出去”联系、“请进来”交流等方式,举办侨商资本项目对接会、海外侨胞“云上见面会”、“访侨乡、聚众智、助发展”等品牌活动,让海外侨胞的心与家乡贴得更近。
从槐塘村走出去的华侨华人不忘家乡、回报桑梓,为村里出资拓宽了道路,修建了村史侨史陈列馆、小学教学楼、村民活动中心等设施。越来越多海外侨胞归乡寻根、旅游,深度融入,截至去年底,在当地投资超过20亿元,创办企业40余家,吸纳3000多人就业。
(本报通讯员 顾雪菲 本报记者 吴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