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日,《安徽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从多方面对电动自行车通行与停放、保障做出规范。如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建筑物公共门厅、楼梯间、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及其两侧影响通行的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区域停放、充电;禁止违反用电安全要求,在住宅内充电或私拉电线和插座充电。

如今《条例》已实施近半年,小区飞线充电整治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了合肥市10个小区探访调查。


(资料图片)

小区没有充电桩

居民“飞线”充电

8月17日,记者来到庐阳区无为路与环城公园南路交口北侧,这里有多个老旧小区单元楼,有的楼下还开着小饭店,消防安全隐患较大。在3幢楼的入口旁张贴有温馨提示:“广大业主请不要‘飞线’给电瓶车充电,这样极易漏电发生触电事故和电瓶车爆炸燃烧事故。请‘飞线’充电的业主自行拆除,不然后果自负。另外,楼道内不要堆放易燃物品,有此现象的请自行处理,不然物业将作无主处理。”

然而,记者看到小区内“飞线”充电和堆放杂物的现象仍然存在。该小区1幢2单元楼下停着3辆电动车,一条黄色的电线从三楼一户人家窗户外放下来,接在其中一辆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口。在4幢2单元的信报箱上,两个插线板被放置在上方,线的另一端则被接到了居民的家中,而“飞线”旁就有一家餐饮店正在营业。在小区部分楼栋中,楼道还堆积不少杂物。

“这里是老旧小区,还没有安装充电桩,居民给电动车充电只能自己拉线,物业看到了也会制止,但解决不了问题。”一位居民无奈地对记者说。

位于长江西路的西园街道七里塘社区红旗厂小区,是合肥市蜀山区首个使用非机动车智能管理平台的老旧小区。2020年10月,红旗厂小区曾对原有的老车棚进行改建,电力线路增容,引进了非机动车智能管理平台。

8月17日,记者来到红旗厂小区发现,某居民楼前,一条数米长的电线从居民家中的窗户延伸出来,“飞过”燃气管道和燃气表,拖至单元门附近的电动车旁。其中,距离非机动车车棚不足十米处一栋居民楼前,一个带有防水罩的插座摆在一楼某户业主的窗檐上,插座的另一头则挂在二楼的电缆上。

“小区居民电动车乱停乱放,‘飞线’也比较多,确实存在安全隐患。”红旗厂小区党委副书记丛培红介绍,该小区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配套设施老旧,虽然建了停车棚,但电动车乱停乱放和拉线充电现象依然存在。

曾因充电失火

“飞线”依然难禁

瑶海区阜康嘉苑小区5年前曾发生一起因私拉电线给电瓶车充电着火事件,按理有此深刻教训,居民应该不敢再“飞线”充电了。然而,8月17日,记者在现场探访时发现,该小区“飞线”充电现象仍时有发生。该小区共设置了5处充电点,但电动车乱停乱放问题依然很严重,几乎每栋单元楼门口都停满了电动车。有两户居民从窗户口拉下的电线互相缠绕在一起,一直拖到一楼,正在给楼下的电动车充电。

在包河区东风小区内,记者看见4栋3单元一位居民正把自己的电动车推进楼道,她表示电动车平时都是在家门口充电。东风小区共有4栋住宅楼,第4栋楼前方有一处斜坡,斜坡尽头设置了2个非机动车车库。车库管理人员说,虽然车库能充电,但居民还是经常将电动自行车停在家门口充电,他们去劝说也没用。

“飞线”充电为何屡禁不止? 充电桩“稀缺”是原因之一,但业主安全意识不强、图省事是主要原因。《安徽省消防条例》和《安徽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均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问题进行了规定。但在探访中记者发现,老旧小区因空间限制、充电桩数量、充电费用等原因,禁止“飞线”其实并不容易。据合肥天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服务的无为路上的这个小区没有安装充电桩的条件。之前也有安装充电桩的人来看过,这里到了晚上机动车都停满了,几乎没有空间集中停放电动自行车。但小区所属的庐阳区三牌楼社区工作人员则表示,此前该小区曾有过安装非机动车充电设备的计划,但遭到了部分居民的反对而搁浅。

天使苑小区位于瑶海区凤阳东路与站塘路交口,该小区内也没有设置电动车充电区域。小区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小区此前曾设置过公共充电区域,但遭部分业主反对后拆除,居民只能“飞线”充电。

解决充电难题

消除安全隐患

记者调查发现,探访的10个小区除3个没有安装充电设备外,其余小区均安装了充电设备,共有11家品牌的充电企业进驻,充电方式包括扫码或投币等。

安装充电桩的企业较多,收费标准也不一。阜康嘉苑小区共有5片非机动车充电区域,分属于3家企业。家住阜康嘉苑小区的张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庭用电平均每月花60元左右,若自己的电动车每天都在充电桩充电,一个月的充电费用就要60多元。

红旗厂小区安装了非机动车智能管理平台系统,但需要缴纳停车费才可进入车棚充电。小区居民赵先生说:“之前有次在车棚充电花费了6元,我现在就不在那里充了,而且每月需要交停车费,有些居民也不愿意交这个钱。”

“我家就住在一楼,如果去车库充电,还要绕到后面再从下坡走回来。”家住东风小区某居民说。同样,家住4栋的陈女士也认为,将车子停进车库充电太麻烦,自己接线充电更方便。

团结新村小区位于庐阳区长江中路,小区里仅有一个非机动车停车棚。小区居民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上下班每天往返30公里,电动车每天都需要充电,但有时停车棚充电的车子停满了,所以就只好“飞线”充电。

为解决宿松路上的紫竹苑小区居民充电难题,包河区竹西社区投入40万元,分别在小区C、D区公共区域加装12个电动车智能充电桩,新增约300个充电端口,小区内还有11个非机动车库。此外,为防止小区突发火情,紫竹苑小区路面划分“消防禁止停车线”,C1栋北边建立“微型消防站”,里面配有灭火器、防毒面罩、消防车、消防锤等。但小区内仍有少数居民以“飞线”的形式充电。

庐阳区逍遥津街道义仓社区的公园新村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据社区党委书记戚海娟介绍,社区将之前收费的停车棚回收,免费给小区居民存放并提供充电功能,在小区西北角还设置了多个充电设备供居民电动车充电。平时看到有居民拉线充电,他们和物业都会将插头拔掉,并在插线板上张贴通知单。

包河区仰光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解决“飞线”充电问题,街道和社区曾多次前往各个小区督查,线上线下加强消防安全宣传,现在每个月都对小区“飞线”问题、堆放杂物等进行专项整治。(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全媒体见习记者 徐宏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