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南区南湖小学 李坤
(资料图片)
“你把希望的种子交给了大地,等待着春天的萌芽;你在时间的犁沟里播下智慧的种子,让它悄悄地开花。”这是德国诗人席勒在《播种者》中的一段话,我始终用它来激励自己。在我看来,教师便是播种者,教育便是让每一个孩子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桃一李亦芬芳。在我心中,每个孩子都是一朵会开的花,或迟或早,或短或长。我们需要时间和耐心去静待花开,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用爱去浇灌。
四年前的秋季学期,我新接了低年级的一个班,我发现班上有个叫小周(化名)的孩子有点不太合群,课上不听讲,乱写乱画,丢三落四,贪玩得厉害。他的课桌永远杂乱无章,书本文具永远不知从何找起。有时一个人蹲在桌子下面,一支笔、一张纸也能玩上一节课。他的作业几乎从未及时交给老师批阅过。课后,他也不爱跟其他同学玩,而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走近未知的他
对于这个孩子,我花了不少工夫,苦口婆心地谈话,课上点名提醒,甚至有一次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声色俱厉地对他不写作业、不听讲的行为进行批评。而这些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就是毛毛雨,一点作用都不起。为此,我陷入了沉思: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该怎么办?要“治病”就得先摸准“病根”。
于是,我决定对小周进行一次家访。在交流中,我得知小周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便离开了他,爸爸在外地打工,很久才回家一次。只剩小周和七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还患有小脑萎缩,平时缺乏和孩子交流,久而久之小周也就不再需要与他人交流。升入小学后,小周从未按时完成过作业,他奶奶遇到这种情况,也不懂如何有效教育孩子,只是用打骂来解决。但打骂非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让他越来越不愿意参与到正常的学习中来……不过,小周也并不是没有优点,譬如他热爱劳动,在家里经常帮忙做家务,奶奶身体不好时,他也能主动照顾……我被孩子感动了,又有些心疼,原来小周身上有这么多优点我都没有及时发现,平时总盯着他的缺点。
欣喜守约的他
通过家访沟通,还有在校观察,我发现其实小周并不是不要求上进,他只是基础不太好,再加上为了引起家人和老师同学的关注,就故意上课不听,作业不写。
针对小周的情形,我首先和他爸爸约定:每天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和孩子打个电话或发个视频聊聊天,让孩子感受到父亲是关心他、爱护他的,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多鼓励和肯定。
一天课间,我借机和小周聊天,“原来你有这么多的优点啊,老师之前都没有发现,那我们来个约定如何?你好好努力,争取在下一次班级分组时,能有学习小组主动选择你,这个约定咱们能达成一致吗?”小周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点头答应了。后来,小周真的遵守了我们之间的约定,基本能按时上交作业,课上也能约束自己听讲了,成绩差距固然存在,但是与他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激励进步的他
有一次课上,我请小周回答问题,没想到他居然答对了,于是我就顺势借题发挥:“小周的发言太精彩了,思路清晰回答完整,可以得两颗星!可是,这两颗星加在哪一组呢?”有两组的孩子都大叫:“我们组!我们组!”小周听了,回头看着大家,呵呵地笑了。我赶忙追问了一句:“可小周不是你们组的同学呀!”一个孩子高声叫起来:“我们组要小周!”另一组也不甘示弱,抢着要小周。再看看小周,他已经坐在位置上,高兴地捶起了桌子,笑得更加灿烂了。他如此容易满足,可见他很少得到过别人的重视;他如此简单地表达自己的快乐,没有任何掩饰,可见他是多么单纯。这样的孩子,不是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吗?
于是,我趁热打铁:“小周,同学们都争着要你,我可决定不了了,怎么办?”他站起来,自豪地说:“呵呵,那就让两组石头剪子布,哪组赢了我就到哪一组!”
我忙叫停:“同学们,等一等,小周发言好可以为小组加星,可是如果他犯了错,也要给小组扣星。你们还要他到自己的组吗?”
这时其中一组的孩子们一下子熄了火,面面相觑,不吭声了。第三组的孩子却说:“要,要,要!”“为什么你们还要他加入你们这一组呢?”一个小个子男生站起来说:“只要小周是我们小组的一员,有优点,我们要他,有缺点,我们也要他。”我真不敢相信这句话出自一个三年级的孩子之口,一个深奥的道理就被他这样简单地诠释了。小周自然就成了这一组的一员了。
我不失时机地总结:“小周给第三组带来了两颗星,老师还要给第三组再加一颗星,因为是他们告诉了我们每一个人,在一个集体里,既要看到组员的优点,还要包容组员的缺点,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谢谢你们!”说完,我带头鼓起了掌。从那天开始,尽管小周又犯了一些错,可他再也没离开过第三组,他已经将自己融入了集体之中,并且一点点地在改正身上的缺点,而第三组的同学们也履行了自己的诺言,用宽容吸纳了小周。
如果说教育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教师的温暖就是助力种子发芽的阳光。让我们用智慧、用爱去敲醒孩子的心灵之门,走进那缤纷的童心世界,心香一瓣,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