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蚌埠等地从产业振兴、生态宜居等方面入手,壮大特色产业、推进环境整治,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六安市裕安区江店镇的永裕农村水利专业合作社,11个温控育秧大棚里,一盘盘秧苗正在茁壮成长。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应用,远程调控大棚内温度、湿度等。“一年两三茬,我们可以培育供16000亩田地栽插的水稻秧苗。”合作社技术总监沈伟说。


(相关资料图)

目前,裕安区已建成育秧中心10处,在建11处,全部建成后可带动水稻机插秧面积35万亩以上。

裕安区乡村振兴局局长白志习告诉记者,该区始终将粮食生产作为发展重点,聚焦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和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推动粮食生产现代化,并推进群众发展意愿强烈的特色农业。

“我们正在打造‘2+3’农业特色产业结构,‘2’是指茶叶和皖西白鹅两大主导特色产业,‘3’是指水果、蔬菜、小龙虾特色产业,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让乡村振兴更有底气。”白志习说。

六安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该市将持续聚焦发展壮大农村特色产业,深入推进“两强一增”行动,立足六安市产业提质增效“138+N”“6969”工程,围绕挖掘特色、塑造特色、培育特色,推进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全力提升茶叶、蔬菜、水果、坚果、中药材、小龙虾、皖西白鹅、霍寿黑猪、皖西麻黄鸡等特色产业。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让乡村振兴充满活力。

在蚌埠市五河县小圩镇大圩村,乡间小道干干净净,农家小屋宁静温馨。

“现在村里环境好,不少城里人来游玩,村民开起了农家乐,聚了人气也有了财气。”村民王威对记者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蚌埠市大力推进农村“三大革命”、村庄清洁“百日攻坚”行动,累计完成自然村25.6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全市55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308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群众幸福感明显增强。

去年8月,《蚌埠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办法》施行,这也是我省首部地方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规章。该规章对农村规划建设、村容村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农村改厕、乡风文明建设中的责任主体、行为规范、违法行为等作了规定,重点解决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群众参与度不高、蓄意破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治不全面、保障措施不到位及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我们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自治组织作用,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为群众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聚焦解决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今年我们持续开展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蚌埠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袁 野 孙言梅)

推荐内容